作为完美贤人品格的教育,作为属人卓越性的教育,自由教育就是让自己记起属人的卓越、属人的伟大。
——施特劳斯
娄林,哲学博士,硕士生导师。主要教授“古希腊语文基础”、“古拉丁语文基础”、“中国经部经典研读”、“西方思想史经典研读”、“古希腊诗歌研读”、“古典艺术史”等课程。娄林老师有论文、译作多篇,其论著《必歌九德——品达第八首皮托凯歌释义》获2012年古典文明研究工作坊“天骅”学术奖。现任《经典与解释》辑刊主编,并主持“品达注疏集”、“古希腊诗歌丛编”、“历代论语注疏丛编”等丛书。
《政治学》以柏拉图认为最好的政制维持方式结束:“立法者最应该关心青年人的教育……应该教育公民适应他生活其中的政制,因为每一种政制一开始就有其故有的习俗,它起到维持这种政制的作用。”(1337a10—15)政制维持内在于城邦的向......
在莎士比亚的悲剧《李尔王》中,李尔王本人身份的变化,是理解这部剧作的关键锁钥之一;这种身份变化在戏剧中最准确的传达,便是“李尔的影子”这一意象。在笔者看来,所谓“李尔的影子”至少有三层含义:1.在丧失政治身份之后,李尔王几无所......
施米特晚年与汉学家什克尔(Joachim Schickel)谈论《游击队理论》时曾经强调:“拥有如此惊人大地空间的中国,是对抗海洋唯一乃至最后的制衡。”大地与海洋作为不同文明品性的差异,是施米特持续思考的核心论题之一。而要理解......
人总是生活于世界——自然世界与政治世界——之中,个体的人与作为政治群体的大写的人,总在其中遭遇种种处境,于是生出种种情绪,《白虎通》沿袭《左传》成说,称之为“六情”:“喜、怒、哀、乐、爱、恶谓六情”,《礼记·礼运》则为“七情”......